你外在天我有何人,在地有你無缺!(詩歌441) |
肖像中的以撒華滋,總是穿戴寬大的長袍披風,好像畫家非常體貼地,試圖遮掩他柔弱嬌小的身體,讓他那不成比例的大頭不致顯得特別突兀。
長到成人的以撒華滋僅有5呎高(152公分);突兀的五官,女性化的嗓音,使得他在生活中處處受挫。
20歲出頭時,他曾向一位有教養的上流社會女子求婚,對方卻委婉的回答:『我雖然喜愛珠寶(以撒華滋的頭腦),卻無法接受包裝珠寶的盒子(他的長相、外貌)』(註1)。
然而,「要緊的不是人怎樣看;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神賜給了以撒華滋一個極為美麗的的音樂心靈,讓他用詩歌帶動了整個時代的屬靈復甦。
雖然相貌大異其趣,達秘與以撒華滋的一個有趣的共通點是二人皆終身未婚 |
教會歷史背景
英國的道德與信仰已經敗壞到「任何基督教國家從來未曾見過的程度」-哲學家柏克萊主教(George Berkeley, 1683~1753)宗教改革以後,新教徒形成三大勢力:路德在德國,喀爾文在瑞士,英國國教在英國。其中英國國教(又稱聖公會-Anglican,建立於1531年)保留了許多天主教的傳統儀式與教義,因為國教建立的主因,是英王亨利八世為了擺脫羅馬天主教的束縛,企圖掌控政教合一的大權。
面對骨子裡仍是天主教的英國國教,清教徒(Puritan)在16世紀漸漸興起;他們反對階級制度與偶像崇拜,主張淨化(Purify)天主教殘留不純淨的事物。在信仰和聚會實行上,清教徒傾向喀爾文教派,盼望建立一個本於聖經純潔的教會。以撒華滋就是生在這樣一個熱愛自由、過著簡樸,卻蓬勃富有朝氣的清教徒家庭中。
以撒華滋的父親則是教會中活躍的執事,,曾被政府入獄2次,是英國國教的眼中釘-「不同意者」(Dissenters)。直到以撒華滋15歲的時候(1688年),清教徒發動光榮革命,才終於取得和英國國教平等的地位。
然而,無論英國國教或清教徒,到了17、18世紀交接的英國,教會光景都逐漸荒涼,基督徒對於屬靈的事失去興趣,眾人在聚會中吃喝、喧嘩、睡覺,牧師也無動於衷,一週又一週講著無關緊要的信息。
與以撒華滋同時代的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直率的形容這個漠視信仰的時代:
「英國這個國家現在的特色是什麼?就是不敬畏神…不敬畏神是我們普遍的、不變的、獨有的特徵。」
不敬畏神是17世紀末英國普遍的、不變的、獨有的特徵。 |
教會音樂背景年輕的以撒華滋對「與生命攸關的信仰在人的心中和生活上的衰落」同樣深感難過,而他發現,改變教會死沉風氣最快的路,就是從音樂開始著手。
當時的清教徒教會裡只使用喀爾文的詩歌,因為喀爾文樸實的詩歌型態和清教徒的生活習慣不謀而合。喀爾文和馬丁路德的音樂觀點差異很大,他相當提防音樂對人生活的影響力,他最害怕的,就是音樂分散了基督徒的目光,使他們偏離聖經。
喀爾文認為,詩歌是向著神唱的,所以應該莊重樸素;詩歌也是為了普及眾人,所以應該平易簡單。因此,他禁止使用樂器伴奏,只允許聖徒們齊聲清唱。
不僅如此,喀爾文對詩歌的歌詞規定非常嚴格,他相信舊約的《詩篇》已提供了足夠的文字素材,限制聖徒只能在聚會中唱《詩篇》的歌詞。他將原本沒有押韻的《詩篇》重新翻譯成具有詩歌形式的韻文,使之讀起來流暢、富有節奏、方便記憶,稱為「韻文詩篇」(Metrical Psalm);讓聖徒存著謙卑的心,在一字一句的吟詠中熟記聖經內容。
對一無所有的人而言,能抓住一點什麼都是一種奢侈。所以韻文詩篇這套方法起初是行得通的(因為天主教根本不准人們歌唱),當時的人們描述:
你有時可看見6,000個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在一起唱歌,讚美神,這使得神父及撒但非常苦惱,因為從歌唱中,會眾更明白講道的意義,也由於唱歌使得神父及撒但的力量都更薄弱了。然而對於100多年後的17世紀,韻文詩篇對當代的教會就顯得笨重、陳舊、呆板了。
青年以撒華滋所面對的,就是這種新舊交替的年代。他不顧眾人的爭議,堅信詩歌歌詞不該像喀爾文所主張的,被限制在聖經的經文裡。以撒華滋一生共創作了600多首全新的詩歌,成為推動英語新詩歌復興運動最重要的角色。
以撒華滋相信,聖經的文字該被仿效,而不是全數抄襲;如果禱告可以出於人的感動,能有自發性的發表,為什麼詩歌不能?他沒有丟棄經文,反之,他的寫得最好的幾首詩歌,就是深入挖掘聖經內在涵意的結晶。
禁不起父親的刺激,以撒華滋意外發現他的詩歌創作天才,一生共創作了600多首詩歌 |
禁不起刺激的詩歌天才在家中,以撒華滋是八個兄弟姊妹中的老大,母親因身為清教徒被羅馬天主教逼迫,從歐洲大陸逃難到英國,父親則在他的童年時期屢屢入獄,家中過著飄泊無定的生活。但艱難的遭遇只幫助他更為早熟,使他專注在讀書上,也找到他一生的熱情所在-創作。
若你是以撒華滋的小學同學,他絕對是你在班上最不想遇見的那一種學生,同時也是你最想遇見的那一種,見到他你的心情只有一個:又愛又恨。
恨他,是因為你永遠書讀不過他,他是那種總是上台領獎的資優生。你在文科的歷史、哲學、文學和語言課程上拼不過他(4歲學拉丁文、9歲希臘文、11歲法文、13歲希伯來文)、你在理科的數學和邏輯學也被他遠拋在腦後,在課業上你永遠只能仰望著他拉得曳長的背影。
愛他-其實是愛逗弄、霸凌他-是因為他身材矮小、相貌醜陋、面色常因虛弱的身體顯得蒼白、聲音則像女孩子般尖細,他總是是被同學欺負、消遣作樂的對象。終於有一天,他的運氣來了,有人賞賜以撒華滋的資質,願意援助他就讀牛津大學,培養他成為國家頂尖的牧師,但前提是他願意服贗英國國教。但他怎麼忘得了父親在獄中被逼迫,血淚斑斑的遭遇呢?他還是選擇了過著樸實、簡約的清教徒生活。
18歲的以撒華滋,心中總是藏著狂想與不羈;他描述當在教堂中聽到喀爾文的詩歌時,他覺得耳邊響起了工匠試圖磨利鏽蝕的鋸子的尖銳噪音。
一天星期日下午,他終於受不了了,他告訴父親,他無法再容忍詩歌中的不和協感,與人們對詩歌拙劣的品味,他父親不耐的回答:『年輕人,那你寫出更高明的詩歌給我們唱阿。』年輕人做到了!當天傍晚,以撒華滋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首詩歌,在當晚的聚會中立刻發表:「看哪榮耀的羔羊」(Behold the Glories of the Lamb)。
從那晚之後的100多個主日裡,以撒華滋每週都交出一首全新的詩歌,轉換了整個時代的屬靈空氣。
雖然一生從未生養育孩子,以撒華滋非常喜愛小孩,出版了史上第一本兒童詩歌輯 |
神對以撒華滋更美好的計畫24歲時,以撒華滋在倫敦的一個大教會中傳講了第一篇信息。儘管相貌不佳,聲音細弱,他一開口,聽眾都被震動,因為他的話語中蘊含著新鮮的啟示,讓長久荒涼的心靈得到澆灌。
然而一年又一年,他的健康快速惡化,直到有一天熱病擊垮了他,讓他一生都無法痊癒。
眾人對他的期望是成為教會偉大的領袖,但這不是神的期望,祂對以撒華滋有更美好的計劃。
熱病發作後,朋友建議他到鄉下的別墅休息一週,等到病養好了再回倫敦。誰知道這一去,他就再也沒有回過倫敦,一晃眼就是36年,直到他離世見主的日子。
終身未婚的以撒華滋,在鄉下36年的生活雖孤單卻自由,他沒有病重到被主接走,也沒有康復到能自由出入。他可以自在的寫作、看望、在健康情形稍微恢復時,偶爾還能上台傳講信息。
以撒華滋除了寫詩歌讓一般聚會使用,他也熱衷寫詩歌給小孩子。雖然一生從未養育孩子,他對孩童的心靈有深刻的洞察力,寫出一首又一首輕巧、動人的兒童詩歌,甚至還出版了史上第一本兒童詩歌輯(The Divine Songs, 1715),暢銷了100年,連續再版了95次。
除了寫詩以外,他也是當代最優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寫作多元廣博,著書內容涵蓋歷史、邏輯、哲學、教育書籍,也在英國文學中最偉大的詩人中留名。
75歲時,以撒華滋的「快樂日」(他用來形容他離世之日的詞彙)終於平靜的來到,在最後的幾年裡,人形容他是一位...
「衰弱、矮小老人,性情羞怯但妙語如珠。無論走到哪裡,人們的眼神中總是投以尊敬與愛戴,因為這位長者的心靈富含智慧,他的心腸柔細慈憐」(註2)。
假若宇宙都歸我手,盡以奉主仍覺可羞;愛既如此奇妙、深厚,當得我心、我命-所有 |
以撒華滋的詩歌風格
假若宇宙都歸我手,盡以奉主仍覺可羞;愛既如此奇妙、深厚,當得我心、我命-所有。(詩歌85首5節)
讓人伸臂如同大海,籠羅一切財富;但我只要你的同在,此外無所愛慕。(詩歌441首6節)
以撒華滋的詩集 |
他的詩歌為唱詩的人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在短短幾行詞句裡,我們彷彿看見了2000年前耶穌十架受苦的景象。偉大的詩句伴隨著偉大的旋律,在以撒華滋恢宏的宇宙觀裡,我們驚呼、我們傷痛、我們悔改,我們相信、我們讚美、我們喜極而泣。
在教會歷史上,神曾大力使用《詩歌》85首-「我每靜念那十字架」-拯救了數萬個靈魂。其中第三節是全首詩的高峰:
看從祂頭!祂腳!祂手!憂情、慈愛和血而流!當我們的眼光順著詩詞,從十架上耶穌的頭看到腳,再從左手望到右手,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的,是十字架矗立的景象;在十字架的上面,有主的憂情、主的愛,和祂為世人所留的寶血。以撒華滋先給我們看見了十字架的畫面,再讓我們感受十字架的內涵,真是寫詩的最高境界!
那有愛憂如此相遘?荊棘編成如此冕旒?
這首詩歌曾在史上最大的復興-1904年的英國威爾斯大復興(共帶了7萬8千人信主)-中擔任福音之火燎原的引爆要素,當時幾乎每場聚會中都在唱這首詩歌。帶領復興的主要弟兄伊文羅伯斯(Evan Roberts),常在聚會後就走上街頭,邊走邊唱著「看從祂頭!祂腳!祂手!」一路上的人自動蜂擁著加入他的步伐,一起走著、唱著、跳著,直到他們走到能容納萬人的空地;在萬人福音大會上,伊文羅伯斯也不太需要傳福音,因為每個人的心都被這首詩歌融化了,各個淚流滿面、接受救主。
以撒華滋毫不忌諱使用當代的語言;如今在我們口中最莊嚴、傳統的詩歌,在當代卻被批評為帶有「激進、實驗性質、開創性」(radical, experimental, and adventurous)的風格。但歷史總是會為美好的事物背書,他一首又一首撼動心靈的詩歌,直到如今仍將神的心唱進人們的最深處,所以難怪有人說:
「一直到今天,詩人所寫的詩歌中,關於主釘十字架、救贖大愛一類的詩歌,沒有一個能趕上以撒華滋的。」在《詩歌本》中,共收錄了7首以撒華滋的詩歌:
- 33首-父神阿你在羔羊裡是我的希望和安息
- 85首-我每靜念那十字架
- 93首-哎喲救主真曾流血
- 146首-我們當來同聲歡呼
- 351首-我是否要背負十架
- 441首-我神我愛我的永分
- 681首-啊呀救主身懸木架
英語聖詩之父-以撒華滋 |
註
- "If only I could say that I admire the casket as much as I admire the jewel it contains."
- "little feeble old man, shy in manner yet rich in speech. ... Wherever he goes he is regarded with veneration and love, for his mind is stored with knowledge and his heart is alive with tender sympathies."
參考資料
- 召會歷史及人物誌(卷三)奧祕派與生命復興的水流(十七~十九世紀)
- 詩人與詩歌,史伯誠
- 詩歌簡介-我神我愛我的永分
- Christian Biography Resources-Issac Watts
- Isaac Watts, by Victor A. Shepherd
聆聽詩歌441「我神我愛我的永分」:
「2000年經典詩歌盛宴」延伸閱讀(依照教會歷史時期分類):
- 第一時期 (Before 1500) :[基督雖能千回降生-詩歌366] 三世紀基督徒、[耶穌只要一想到你-詩歌171] 中古世紀伯納;
- 第二時期 (1500~1670) :[我神是我大能堡壘-詩歌638] 馬丁路德、[我是一隻籠中小鳥-詩歌524] 蓋恩夫人;
- 第三時期 (1670~1790) :[我神我愛我的永分-詩歌441] 以撒華滋、[耶穌你的全勝的愛-詩歌209] 查理衛斯理、[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詩歌247] 約翰牛頓;
- 第四時期 (1790~1850) :[照我本相 Just as I Am-詩歌724] 愛略特、[與我同住 Abide with Me-詩歌288] 賴特、[聽哪千萬聲音雷鳴-詩歌110] 達祕三部曲之1、[何等喜樂-補充本329] 達祕三部曲之2、[主耶穌我羨慕活在你面前-詩歌290] 達祕三部曲之3。
Info:「聽哪千萬聲音雷鳴~ 2000年經典詩歌盛宴」是為期1年半的詩歌探索計畫,將2000年來的詩歌歷史分成七大時期,以每兩週一篇的速度,細細挖掘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39位詩人與其39首最具影響力,至今仍在教會中屹立不搖之詩歌背後的故事。
你可以到這裡看我們所完成的部份:聽哪千萬聲音雷鳴~ 2000年經典詩歌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