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日

[耶穌只要一想到你] 黑暗時代愛主至深的光明修道士-詩歌171

詩歌時代:第一時期(before1500)│分類:讚美主-對祂的滿足


"You wish me to tell you why and how God should be loved. My answer is that God himself is the reason he is to be loved."
「你期待我告訴你愛神的理由和方式。而我的答案是,神自己是我們愛祂的唯一原因。」-光明谷的伯納(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
奧祕派(內裡生命派)之父註1伯納,是教會歷史上第一位深刻追尋,並且在著作中細述基督徒內在生命長進經歷的人。

他的屬靈生命與神學見解,上承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的「救恩論」,下啟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說」與喀爾文的「預定論」,成為400年後宗教改革運動靈感的泉源。路德甚至尊稱他為「世界上最聖潔的修道士」。

然而,他的影響力遠達教會之外,這也讓他成為歷史上最矛盾、複雜、爭議性最高的角色之一。他一生曾作過5任教皇的諮詢,為法國路易7世解決了政教紛爭,他也插手決定教皇人選、幫助國家紓解與平民之間的衝突;然而最令人驚畏,且影響日後歷史深廣的,是他靠著他三寸不爛之舌,隻手推動了歐洲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所以才有人說,「12世紀的上半葉是光明谷伯納的時代」。
詩歌本》中收錄了三首他的作品,「哦,滿了傷痕的頭」(82)、「耶穌只要一想到你」(171)、「哦主,你是人心之樂」(172)。其中「耶穌只要一想到你」(Jesus, the very thought of Thee),這首他年輕時所寫的詩歌,竟然很奇妙的符合他人生裡6個最重要的階段與經歷...



1. 恢復起初愛,中古黑暗時期的微光與晨星
1節
耶穌,只要一想到你,      Jesus, the very thought of Thee
我心就滿甘甜;                 With sweetness fills my breast;
但這甘甜還遠不及             But sweeter far Thy face to see,
親眼看見你面。                 And in Thy presence rest.
西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將基督教立為國教。為了讓成千上萬的異教徒加入教會,狄奧多西將異教風俗和禮儀滲入信仰,如拜聖母馬利亞與聖人的雕像,並以基督教之名過異教的節日,如聖誕節、復活節等。

到了第六世紀,當繁複的教皇制度被建立起來,羅馬天主教註2也正式登場,與君王爭權奪勢,運用迷信的力量控制了歐洲社會,封鎖聖經,讓人只能透過教皇與神父了解宗教。於是,天主教在人與神之間,設下了層層阻礙,使人無從親近、認識神。

這是個絕望無知的時代,靈性、道德、文化的退化帶給這個時期巨大遼闊的黑影,使得眾多歷史學家稱這段長達900年的中古時期為「黑暗時期」註3

李常受弟兄在《召會的歷程》裡用悲痛的文字描述這個時期:
主後590年,大貴格利把羅馬教皇的寶座穩定以後,羅馬教就完全在世界裡建立起來。從那時候起,到16世紀初葉,路德出來為止,...在這900年間,羅馬教是盡其所能的,在那裡敗壞、腐化、玷污召會,使召會變質。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178)
然而,在這一片烏天暗雲之中,如同微光、好像晨星,光明谷中的伯納出現了,將主愛的寶貴介紹給那個時代的群眾。
第1節的歌詞中,伯納說出了一個最單純、最親切,卻在中古時代被層層蒙蔽的真理:主耶穌就在我們的心裡,人可以直接藉著思想主、親近主,嘗到祂的甘甜。並且伯納仍不滿足於今日的思想,他更「熱切等待我們主耶穌基督的顯現」(哥林多前書1:7),等待那日親眼見到他所寶貴的救主。

2. 自願貧窮,在黑森林中尋找永遠的修道士
2節
無口能唱,無心能思,   Nor voice can sing, nor heart can frame,
也無記性能憶;            Nor can the memory find
一種聲音比你名字         A sweeter sound than Thy blest Name,
更為甘甜、可喜。         O Savior of mankind!
1090年,伯納出生於一個法國楓丹(Fontaines Les Dijon)的一位低階貴族家中,從小他的兄弟都勤於練武,唯獨他受到敬虔的母親影響,熱衷讀書,年幼時展現了無人能及的天賦。

17歲時,死亡走進了伯納家中;死亡不僅帶走了啟發他為主奉獻的母親,也帶走了他年少的縱欲和宴樂。母親死時安詳莊嚴,帶給伯納不少衝擊,他領悟:「從此我的一生中,我每遇見一件事情,我總要拿『永遠』來衡量它,看它是否為『永遠』效力。」

母親的死觸發他決志將自己奉獻給主,而「奉獻」在當時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從軍,加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註4的行列;另一個是走進修道院註5,過隱居孤單的生活。年輕氣盛的他選擇了十字軍。然而,在東征的路上,主親自對他說話,祂用神國的榮耀吸引他脫離屬世的名譽;在禱告中,他決定永遠脫掉軍裝,一生只作神的僕人。

2年後的1112年,伯納說服了30位法國青年(包括他的父親與3位親兄弟)放棄前程,一行人奔入了黑森林,一起走上了這條永遠的道路。這30位弟兄後來成了十二世紀的靈修改革運動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伯納並未照家人期盼的,選擇了當時流行的「經院哲學派」-富有、美麗、紀律鬆弛、位居城市附近的修道院,而前往了「奧祕派」-貧窮、嚴謹、坐落在黑森林深處的西篤(Citeaux)修道院。他說:「我選西篤,因我深信我軟弱的性格需要強的醫藥」註6,雖然他在重視邏輯分析的經院哲學方面能力優異,但他知道他必須走裡面生命的道路。
第2節伯納提起了「主的聲音」,描述了在詩人享受主時的甜美與喜樂。20歲的伯納雖然選擇加入十字軍,但他仍然注重主的聲音。在東征的路上,他見證主親自對他說:「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必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 11:28),主的聲音溫柔可愛,深切真摯,令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揀選,而有了另一種的追尋。

光明谷修道院
3. 積極入世,光明谷中勤奮的修道士
3節
你是痛悔者的希望,  O Hope of every contrite heart,
溫柔者的喜樂;          O Joy of all the meek,
你對尋求者何善良,  To those who fall, how kind Thou art!
跌倒者何仁德。          How good to those who seek!
1115年,伯納離開西篤修道院,前往更遠的苦艾谷(Vally of Wormwood)修道院。他們一行12人抵達時,正好目睹6月燦爛的陽光普照在整個山谷,伯納德就將「苦艾谷」改名叫「光明谷」(Valley of Light )。 這一段時間,是伯納的職事邁向成熟的重要階段。

12位弟兄們用了不到6週的時間,一磚一瓦地蓋好了簡陋的教堂和木屋,竭力實行一種苦、低、貧的生活;有人形容他們「不但在衣食上,表現貧窮,而且房屋建築,聖堂的佈置,甚至在聖教禮儀上,處處崇尚貧窮」註7,過一種自給自足,完全憑信心的生活,他常常教導弟兄們:「有了信心,你們一生就可以享用不盡天上父親的豐富。」

誰也沒想到,16年後,荒山中簡陋的光明谷修道院信心生活的見證,竟成為德法國王、教皇和主教們千里迢迢慕名而來,尋求屬靈與政治諮詢的地方。

這段時間的伯納展現了他人格中最為人所稱頌的「統合藝術」:一面追求修道院孤單、苦行、內裡生命經歷的成熟;一面運用神的恩賜積極想改變社會、改變世界。他相信積極參與教會與社會的事務,能帶領更多的人歸向神。因此,伯納是個「非典型」的修道士,他在隱修/入世、靜默禱告/佈道演說、離世獨居/參與公務中取得平衡,並且悠遊其中,這也反映出中古時期修道院另一種積極入世的精神。

伯納常常離開修道院,到各地出席教會重大會議,並應王侯或教皇請託解決問題,甚至西元1130年的教皇人選紛爭,最後也是經過他的意見而斷案。在官方天主教教會腐化的時候,修道院反而扮演了更有公信力的角色,使人信服。
詩歌的第3節深刻的描繪了主是活潑新鮮,可以讓人經歷的。只要願意來到主的面前,祂就能成為我們的「希望、喜樂、善良,和仁德」,不需經過宗教的禮儀或神父的允許。這也是他積極入世,盼望將這位寶貴救主帶給世人的原因。

4. 愛慕耶穌,一位「口中流蜜的教會導師 」(Honey-flowing Doctor of the Church)
4節
但對尋得你者如何?         But what to those who find? Ah, this
無口無筆能述;                 Nor tongue nor pen can show;
耶穌的愛,其深、其闊,   The love of Jesus, what it is
惟被愛者略熟。                 None but His loved ones know.
在捍衛真理上,伯納是令異端喪膽的獅子。但他的著作如今仍為人所閱讀、享受的,並不是他嚴厲、咄咄逼人,解經式的真理辯證,而是他經歷式的著作,描寫主愛的兩本經典書報:《論神的愛》(Treatise on the Love of God )《歌中之歌的信息》(On the Song of Songs )

他話語、口才的恩賜讓當時的人們又愛又怕,有人描寫當他到各處城鎮傳講演說時,「做母親的把兒子藏起來、做妻子的把丈夫藏起來、朋友把朋友藏起來」,免得他們的心被主奪走,受感化去做修道士,所以「年老的母親和年輕的姑娘,都很怕伯納多」。然而,讓他的話語具有征服的感力、使聽者無法不奉獻自己起來跟隨耶穌的原因,是因為他將主可愛的自己啟示在人的心中。

他寶愛耶穌到一個地步,他說:
如果有人寫了什麼東西,我若念不出有耶穌在裡面,那對於我就是毫無味道的。如果有人講道,若沒有耶穌的回音在裡面,我也不敢阿們。耶穌在我的唇中是甜蜜的,在我的耳中是音樂,在我的心頭是令人愉快的。你們有人愁煩嗎?若讓耶穌進入你心,你就不能不宣揚耶穌了。在你高舉耶穌之名時,不但愁雲消散,晴朗快樂也就降臨了。
說到愛神,他也說:「最淺的愛神,是因為怕神,或是要從神得到好處;到有一天,眼睛被開啟,看見了神的偉大、完全而愛神;最後,還要進入一種更高的愛,就是單純因為神的緣故而愛祂!」
第4節的文字裡,表達出伯納對主愛的領會。他曾說:「人對神的愛有多少,對神的認識就有多少。」他明白愛是人與神之間惟一的語言,他常在禱告中,享受主愛的焚燒,而他唯一的盼望,就是這愛在基督徒的心中,也「都被這團火點燃起來」,因為這愛只有能被「愛者略熟」,這也是他一生極度重視雅歌,經歷雅歌的原因:「歌中之歌,是講到愛的一本書,這愛,是新郎與新婦之間聯合的一種愛情,只有當事人才能領略。」

5. 尋找源頭,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失敗
5節
耶穌!你是世人之光,    O Jesus! light of all below!
你是生命之源!               Thou fount of life and fire!
遠超一切我之所享、       Surpassing all the joys we know,
一切我所能羨。               And all we can desire.
6節
你外我無別的源頭          No other source have we but Thee,
能解我心乾渴;               Soul-thirst to satisfy.
無窮寶泉!活水湧流!    Exhaustless spring! the waters free!
別流全都乾涸。               All other streams are dry.
1144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基督徒所收復的城市一一失守,被土耳其、波斯的軍隊逐步佔領,甚至耶路撒冷也在威脅中,岌岌可危。法國路易7世在惶恐中請求伯納推動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卻遭他拒絕;國王只好請教皇直接命令伯納,才讓他勉強答應。在伯納三寸不爛之舌的鼓舞下,凡聽到他講道的村莊,所有的男人都放下職業,發誓要收回神的地土,直奔巴勒斯坦,守護聖殿、聖城。

今日回頭看歷史上的兩次十字軍東征時,多半用批判、負面的角度,視之為政教墮落、腐敗、以及對權力慾望的表現,但在當時在一些愛主之人眼中,卻覺得收復物質的耶路撒冷是一種純潔、愛神的表現。

雖然伯納的初衷是宣揚對以教導代替殺戮來對待回教民族,但事實上十字軍行徑的醜惡,令他心寒失望。第二次的十字軍東征是場十足的慘劇:領袖間彼此不信任無法合作、與十字軍對沿途城市殘酷的屠殺和罪惡,使得大多的士兵在路途上死於疾病與飢餓,而活著抵達的人幾乎全被俘虜殺害。伯納推動的結果是令人心碎的,這對歐洲也是個劇烈慘痛的影響。
詩歌的5、6節是整首詩的高峰,詩人用四個驚嘆號說到耶穌是我們真正的源頭-生命之源、活水之源。當伯納對收復耶路撒冷的切望超過對主自己的想望時,神給晚年的他一個沈重的功課,這是他積極入世的一個副作用。物質的耶路撒冷不應該頂替神所應許給聖徒的地業-就是主自己,他該重新回到這位供應「無窮寶泉!活水湧流!」者面前重新得力,因為唯有這道活水能澎湃洶湧,一直湧流入永遠的生命,令他永遠不再渴。


6. 回歸單純,以主為他獨一的賞賜
7節
耶穌,你今是我喜樂,    Jesus, our only Joy be Thou,
將來是我賞賜;                As Thou our Prize wilt be;
你是我的榮耀、詩歌,    Jesus, be Thou our Glory now,
從今直到永世。                And through eternity.
1149年春,十字軍第二次東征徹底失敗了。進入暮年的伯納,也因為大力支持這場東征而受到廣泛的指責,他生命最後的幾年就在這種失敗籠罩的陰影中落寞的度過。

年老的伯納心灰意冷,不願再周旋外在的政局、事務,就好像創世記中斷定愛子約瑟喪命,「心裡麻木,靈中甦醒」的老雅各(45章)。伯納回到深處,重溫主的甘甜,從主領受安慰,寫下了他晚年的名詩「耶穌的聖名」(Jesu dulcis memoria),也成為教會歷久彌新的屬靈資產。

臨終之前,62歲的伯納招聚弟兄姐妹到他身旁,勸勉他們:「我沒有留下什麼好榜樣給你們,但有3點,卻是我盼望你們可以好好效法我的。這3點是我一生牢記在心,盡力遵守的。第一,我總是寧可多信任別人的意見,而少信任自己的意見。第二,當人家傷害了我的時候,我絕不找機會報復他。第三,我盡力避免為難別人。」在這個感人的時刻,伯納捨棄了年輕時高超的言語,他彷彿回轉像嬰孩,用最直白、簡單的話語,說出他謙卑在主前的態度。

900年很快過去了,如今,中古黑暗時代、十字軍東征、修道院已離我們十分遙遠了,但伯納的詩歌和屬靈著作經過了時間的淬鍊,對我們依舊親切、真實,因為在他的經歷結晶中,我們和他同樣享受了這永遠無法過去的寶貝-主自己的名,與祂完全的愛。
第7節準確的刻劃了暮年伯納的心聲。經過了波瀾壯闊的一生之後,他重新把目標對準主自己,讚美耶穌是他今天的喜樂,將來的賞賜。因為除了「永遠」之外,再也沒有什麼能成為一位他-和我們真正的追求。


註解
1. 奧祕派與經院哲學
奧祕派注重直接與主交通、注視主,經院哲學則注重間接的推測與沉思;前者注重裡頭的主,後者注重邏輯分析和定義;前者比較和修道院有關聯,後者則和學院有關聯。就當時而言,經院哲學的發展,比奧秘派更興旺。伯納選擇了奧祕派的道路,因為他說:「主的道路是讓我們敬拜和默想的,而不是叫我們分析和發明的。」

在各個時代裡,總有一些敬虔愛主的聖徒,願意與神有親密的交通,享受與神同在的經歷,他們被稱為奧秘派。奧秘派不是搞些神秘兮兮的經歷,不是越神秘就越奧秘。奧秘派的重點是基督籍著聖靈內住在基督徒心裡,基督徒要籍著內住的聖靈與基督聯合,與主有親密的交通,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讓基督漸漸成形在心裡。
2. 基督教與天主教
羅馬大公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於明朝末年來到中國,他們翻譯聖經時,將「神」這個字翻成「天主」,所以中國人就將其稱為「天主教」,但在西方世界,在路德馬丁改教之前,羅馬大公教會就是從第六世紀之後的「基督教』」。那些從羅馬大公教會出來的改教團體,西方稱為「抗議宗」(Protestant)或「更正教」,也就是今日我們所說的「基督教」。

在6世紀後來的幾個世紀之內,羅馬天主教是完全墮落了,制訂出一些迷信與違背聖經教導的教義來,帶領信徒偏離聖經真理,陷入異教的實行。例如,當人要禱告時,羅馬教的教導是必須到馬利亞或聖人的雕像前燒香、祈求;當人犯了罪,就必須到神父前告解,還要受肉體的懲罰或鞭打;若人想要追求聖潔,就需要禁食,還要到羅馬朝聖,參拜一些羅馬教搞出的神聖遺物、古蹟等。
3. . 中古黑暗時代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無力抵禦強敵,滅於蠻族的手中,加上590年所建立起的羅馬天主教,使得西歐進入一個所謂的黑暗時代。大部份的羅馬文明在這段期間受到破壞,並且被蠻族文化所取代,戰亂頻繁、經濟衰敗、政局混亂、古希臘與羅馬的輝煌建築遭毀、圖書館被焚毀,造成空前文明的大倒退。這個名稱的使用,一方面也是因為從這個時代僅有少數的歷史文獻流傳下來,讓人們僅能藉由微光一窺當時發生的種種事件。
4. 十字軍東征
中世紀的歐洲人,為什麽那樣地熱衷十字軍的運動呢?第一,當時的基督徒,逐漸養成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一生中能到聖地去一次,並收集到一些聖物,那便有很大的贖罪功用。而回教勢力已經占領了巴勒斯坦,他們就覺得應當奪回聖城,便利聖徒去朝聖。因此,十字軍運動在他們的觀念中,乃是一場“聖戰”。其次是教皇本身的野心,想藉著這個運動以奪取他對君士坦丁的控制權,並統一東正教。第三,要以軍事行動扼阻回教勢力的西侵。
5. 修道院
修道院中所實行的禁欲主義並不符合聖經。禁慾主義起源於異教。在人的觀念裡,過敬虔的生活,不受慾望的綑綁,就是完美的生活。但事實是,我們一旦被基督充滿,就完全沒有禁慾的需要。我們與基督同死,已經從世上的蒙學,包括禁慾主義中得釋放(歌羅西書2.20-23),實行禁慾主義的人誤解了保羅所說的「痛擊己身」(哥林多前書9:27)可參考倪柝聲弟兄「初信造就」下冊第38章「禁慾主義」。

標榜禁慾主義的修道院後來也漸漸腐化,當他們越來越富有的時候,卻變得極度不道德。

然而,修道院在文化上的地位卻是相當重要。修道院在中古世紀這崩壞的文明中負擔起保存史料、文學、拉丁文,與感化蠻族的責任,對於閱讀、寫作、藝術,和文化都有極大的貢獻。甚至有人說是修道院拯救了西方文明。

伯納就是修道院的其中一位發揚光大者。在中古黑暗人心虛空的時代,修道院的禁欲生活形態竟在當時的歐洲掀起一股浪潮。當1153年伯納德逝世時,根據記錄顯示,光明谷修院的「子院」已經發展到至少有160座,而經過改革的西篤會也有350座之多。
6. 西篤修道院的生活
伯納確實為他的選擇付上了代價。在西篤修道院的苦行,嚴重破壞了他的健康,西篤修道院裡禁食、刻意睡眠不足的生活,導致他一生受到貧血症、偏頭痛、腸胃炎、高血壓等病痛的折磨。
7. 一位光明谷弟兄的見證
與伯納一同住在光明谷的弟兄曾這樣見證:「我和伯納弟兄,在谷中同住了幾日,無論我怎麽樣地觀察他們,我總是很驚訝,我想我是看見了一片新天新地了吧?當你一走下山谷的時候,你就能夠感覺到神在那裡,而靜謐的山谷,在修道院簡樸風格的陪襯下,似乎在對你輕語:在這裡有屬主窮人那種真正的卑微。午正的安寧,可比子夜,其中只有他們讚美神的歌聲,和田園中間的鋤犁聲,偶爾會劃破谷中的安寧。在這裡,沒有一根骨頭是懶的,除了睡覺和靈修的時間以外,每一個弟兄都是拿著鋤、犁、鐮、斧,忙碌地做他們的農事。然而,神的同在彌漫了整個山谷。」

四部和聲版

Jesus, The Very Thought of Thee from Good Shepherd on Vimeo.

參考資料


你一定也喜歡的經典詩歌賞析:
Info:
「聽哪千萬聲音雷鳴~ 2000年經典詩歌盛宴」是為期1年半的詩歌探索計畫,將2000年來的詩歌歷史分成七大時期,以每兩週一篇的速度,細細挖掘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39位詩人與其39首最具影響力,至今仍在教會中屹立不搖之詩歌背後的故事。

你可以到這裡看我們所完成的部份:聽哪千萬聲音雷鳴~ 2000年經典詩歌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