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與你更親,我神] 神與人所共築的3個夢:鐵達尼號、莎拉和雅各-詩歌453

詩歌時代:第五時期(1850-1920)│分類:經歷神-與祂交通

有人說,若在任何一本詩歌中少了「與你更親,我神」(Nearer to Thee my God,《詩歌》453首),就無法稱作是一本完整的詩歌本。

也有人說,這首詩歌是歷史上所有女性詩人中所創作過最偉大,影響力最深遠的一首。

在這首詩歌中,有3個夢的交織。這3個人用盡畢生精力所分別追求的夢,也將成為所有基督徒一生經歷不盡的夢。

第1個夢:鐵達尼號最後的英雄-哈伯牧師的拯救靈魂之夢
「甚至神也無法使這艘船沉沒!」("Not even God himself could sink this ship.")-打造鐵達尼號公司的員工,於鐵達尼號首度出航前的豪語
鐵達尼號的殘骸,是人類自負的紀念碑,將永遠提醒我們謙卑。

面對生命的盡頭或驟臨的悲劇時,總能激發出人性最寫實的面向。有些人,被激發出狼狽不堪的醜惡;有些人,則被激發出高貴情操的美善。

在這20世紀人類最慘烈的劫難之一中,有一位是許多人公認,鐵達尼號沉船前的最後英雄。他,不是1997年好萊塢編織出來的愛情男女主角;他,是在生死存亡之際,勇敢犧牲自己的性命,換取了其他人肉身上和屬靈上的生命。

這位英雄,是許多倖存者和他們的後代永世所紀念的-約翰哈伯牧師(John Harper, 1872-1912)
 

2012年11月27日

聚會過程中的10種詩歌&選詩的原則-李常受弟兄

聚會過程中的10種詩歌
聚會的過程,最少需要十種不同的詩歌:
  • 第一:開頭
  • 第二:引題
  • 第三:加強
  • 第四:提靈
  • 第五:轉換
  • 第六:改正
  • 第七:維持靈
  • 第八:填時間
  • 第九:結束
  • 第十:送一程

我們如果沒有看見詩歌的分類,也不認識詩歌的性質,其他就很難再談下去。

我們要在聚會中選詩,首先要認識詩歌的性質。有的詩歌是傳福音的,有的是屬靈爭戰的,有的是讚美的,有的是建造的。要能選出合式的詩歌,首先就當認識詩歌的分類。

2012年11月19日

[沒有血沒有壇] 以詩歌釋放信仰生命力,蘇格蘭聖詩之王波納-詩歌40首

詩歌時代:第五時期(1850-1920)│分類:敬拜父-祂的救贖

波納的生命與蘇格蘭教會的故事
波納(Horatius Bonar, 1808—1889)出生於一個服事蘇格蘭教會長達364年歷史悠久的家族。然而當服事的接力棒傳到他手上時,教會已經變質。政教合一侵蝕了教會,政府中的非基督徒官員處處控制教會的每一層面;在聚會中,在生活裡,基督徒被牢牢轄管,無法自由的敬拜神,實行出聖經中啟示的教會生活。

經過了長期的協商和抗爭,終於在1843年,36歲的波納和他的恩師Chalmer毅然決然離開國教,帶著國教中超過1/3-共400位-的傳道人,並領著更多基督徒離開專權的國教。

這個勇敢的舉動將永遠在蘇格蘭的教會歷史上留下印記,好像3000多年前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法老的控制,也像亞伯拉罕聽見神的呼召,離開本族父家迦勒底的吾珥,聖經希伯來書記著:「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他出去了,還不知道往那裡去。」
波納舉目茫茫,下一份薪水不知道在何處,自己的產業也得放棄,並遠離自小一起長大,在國教中的親人、朋友們。但如同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波納甘心拋棄人的眼光,丟棄地位、尊嚴,頂著國教叛徒的污名,投身在一個渺渺的未來中,只因相信這事是出於神。

2012年11月12日

[主耶穌我羨慕活在你面前] 達祕年輕時的戀人,包格特夫人的天鵝之歌-詩歌290

詩歌時代:第四時期(1790-1850)│分類:羨慕-活在祂面前
相關文章:

哪個基督徒沒有曾在清晨、在深夜中,向主吟唱「主耶穌,我羨慕活在你面前」?
哪個基督徒沒有曾在傷痛、心碎之時,獨自低鳴「主,擦乾我眼淚,平靜我嘆息」?

但是,《詩歌》290首「主耶穌,我羨慕活在你面前」,這首帶給我們無限安慰詩歌背後的故事,儘管屬靈、超凡,竟也如此真實,如此美麗的令人心碎...

一位患難中的寡婦與19世紀最大復興的關係
我們能說:「夜晚是有福的,因為顯明了星空。」
我們也能說:「憂愁是有福的,因它顯明了神的安慰。」-荒漠甘泉
包格特夫人(Theodosia Anne Powerscourt, 1800-1836)一生短暫、充滿磨難,但在神的眼中,卻美麗珍貴。在一切的患難中,她也豐盛的取用了神的安慰,並將這安慰的祕密,傳遞給後世的人們。

在22歲時,包格特夫人嫁給了一位富有的勛爵,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她陸續地經歷了丈夫和在強褓中女兒的離世。

2012年11月8日

[愛主-無悔的選擇] 一首和眾童女一同瘋狂愛主的詩歌

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女都愛你。  

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雅歌1:3-4)

這首清純、單一的詩歌歌詞,是由一位花費了人生最寶貴的30多年,一心照顧、服事學生,有份於世界各地校園福音工作劉國罡弟兄所寫,將他多年的經歷化成一句句與眾童女快跑跟隨主的美麗詩句。
劉弟兄的見證:
「主阿,我們多麼的幸運,能夠在這茫茫人海當中遇見祢,求祢把我們帶回到最渴慕你的那些年、那一年。」

在已過的三十多年,一直有份於校園工作,與各地(台灣、東南亞、歐洲)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聖徒們一起愛主、追求主。許多的時光,都在晨興、晚禱、呼求主名中度過。這些,都成了共同美好的記憶。這首詩歌,是這些年日的印記。

2012年10月30日

[何等喜樂] 孤獨的達祕與在榮耀裡的基督-補充本329

詩歌時代:第四時期(1790-1850)│分類:羨慕
相關文章:

偉大的聖經教師,不可多得的「解經之王」
一個深廣高遠的智性宇宙
雖然一生病痛不斷,達祕(J. N. Darby 1800-1882)仍足足活到82歲,絲毫沒有浪費神賜予既細膩又深廣的思想;從28歲到82歲,達祕畢生致力於著述,在白紙黑字中,他深刻的思考、解開神話語中一段又一段令人驚嘆的明亮啟示。

掌握高等律師謹慎的邏輯思維,囊括古典文學華美的詞藻,達祕是個多項「難得」的完美組合:驚人的天才、浩瀚的學識、奮發的博學、融通的智慧、少見的長壽,以至於幾個世紀沒有人能和他比肩而論。

達祕一手帶領的弟兄會,是以出了眾多聖經教師聞名於世;然而有人說,弟兄會聖經教師們的學問再大,也都跳脫不出達祕深邃無盡的智性宇宙。達祕-在歷史長河的眼中-能無愧的證明自己是幾百年來才會出現一次的偉大聖經教師。他堅持新約聖經裡沒有一個贅字或冗字,在他的著作中,他深信聖經的每個字都是出於聖靈,而且是為著永遠功效,是人生活處處都可經歷的!
真理的猛獅,人群中的綿羊
19世紀歐洲剛經歷了啟蒙運動,工業革命正快速橫掃興起中的都市、社會階層攪動、進化論侵襲人們思維,科學和理性是群眾相信的依據。

達祕的出現正是主特別預備,成為那個時代真理的雄辯者,如同喀爾文所說:「有人得罪我,我就像一隻綿羊;若有人得罪神,我就像一隻猛獅。」

2012年10月22日

[聽哪千萬聲音雷鳴] 一首見證達祕與弟兄會的「無終之歌」-詩歌110

詩歌時代:第四時期(1790-1850)│分類:讚美主
相關文章:

一代代見證的火炬

教會歷史2,000年來,在神所帶下一次次的屬靈復興中,總是力挽舊時代的偏差或墮落,在真理或靈性上,恢復到更貼近神心意的標準。

然而,在這些復興中,往往因著人的軟弱,總會悄悄地留下一些「不乾淨的尾巴」,被詭詐的撒旦揪住不放:
  • 4世紀被立為國教:基督徒經過了西元1~3世紀10次駭人的大逼迫後,終於信仰有機會被平反、接受,甚至被立為堂堂國教;卻在這時,異教的風俗、禮儀被偷偷引入,混雜在基督徒的信仰中,聯合生根;
  • 16世紀宗教改革馬丁路德恢復了因信稱義、公開聖經,堅持脫離舊教(天主教)陳腐的系統,卻在他工作的後期耐不著壓力,產生了另一個組織-路德會,延續政教合一的傳統,間接影響英國國教-聖公會,和瑞士喀爾文宗的產生模式;
  • 19世紀的弟兄會:達祕恢復了聖經中教會的真理,知道只有一個教會,也切盼回到基督身體的合一,卻因對聖經預言解釋的歧見,造成基督身體無限的被割裂;其分裂的團體,到今日竟有超過兩千個登記的宗派。
然而,人會失敗,神永不失敗;歷史軌跡中一棒又一棒,有人跌倒,會再有人接起棒,見證的火炬不熄滅,每代主都有一人,傳承生命,接續復興。


2012年9月12日

[與我同住 Abide with Me] 安慰無數基督徒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詩歌288

詩歌時代:第四時期(1790-1850)│分類:羨慕-與主交通


詩歌「與我同住」的影響力
2012倫敦奧運開幕式的壓軸曲目-與我同住
身著一襲寶藍色禮服,尚比亞裔的蘇格蘭歌手 Emeli Sande用哀痛、帶有盼望的嗓音徐緩的唱出基督徒的經典詩歌-「與我同住」(Abide with Me)

這裡不是歐洲的大禮拜堂,不是某教會舉辦的敬拜夜,這裡是2012倫敦奧運開幕場地-史特拉福體育場。

長達3個小時開幕節目中,大會將最重要的壓軸時間,交給了一首詩歌,和演繹此詩歌主題-生與死-的感人舞蹈。在優美的旋律和深沈的歌詞中,所有的觀眾都重新思考生命、死亡,和信仰,所有人的眼目也都再拉回到主自己...

賴特(Henry Francis Lyte, 1793-1847)的詩歌「與我同住」已經深化在英國人的文化裡。1927年起,每一屆英國足總杯決賽,在冠亞軍隊伍較量的前一刻,聚集著上萬觀眾的體育場總會唱起這首詩歌。彷彿,英國人知道,在運動員肉身的活力釋放前,都該重新思考著生與死;在觀眾情緒最酣熱、高漲之前,都得回歸心靈的寧靜安息。

這首詩歌在教會歷史上,不知道幫助了多少神的兒女走完最後的一段路,帶領他們經歷死蔭幽谷;因為那條路太過孤單、絕望、難以獨自忍受。

2012年8月15日

[照我本相 Just as I Am] 教會歷史上 為主爭取最多靈魂的詩歌-詩歌724

詩歌時代:第四時期(1790-1850)│分類:福音-就主

照我本相-為主爭取最多靈魂的詩歌
夏樂蒂艾略特(Charlotte Elliott,1789~1871)的一生如同17世紀的蓋恩夫人,被關鎖、受監禁。不同的是,蓋恩夫人是被法王路易14關在巴士底監獄,飢餓、孤獨、陰冷;愛略特是被疾病關在房間的床鋪,癱瘓、痛苦、病弱。

蓋恩夫人用詩歌「我是一隻籠中小鳥(《詩歌》524)見證了死亡不能捆鎖的復活生命,如飛鳥,遨遊自在;愛略特同樣以詩歌「照我本相」(《詩歌》724)見證了一個殘弱、無望的生命,如何因主轉為飽滿、堅剛。
「照我本相」(Just as I am)很有可能是召會歷史上為主爭取最多靈魂的詩歌。

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佈道家葛理翰(Billy Graham),是教會歷史中傳福音給最多聽眾的弟兄。1955年底,有人估計他總共向2,000萬人傳講過福音,悔改信主的人超過100萬人;而他所召聚的福音聚會,在最後、最關鍵呼召受浸的時刻,總是使用「照我本相」這首詩歌感動人們接受基督。

幾萬人聚集的福音大會,人們眼中泛著淚,一遍又一遍向著主唱著歌詞『救主耶穌,我來!我來!』唱出他們的疑惑與悔改,聖靈的確用這首詩歌做了極大的工作。

2012年8月1日

[Amazing Grace]從蓄奴到廢奴 約翰牛頓"驚人/奇異恩典"的一生-詩歌247

詩歌時代:第三時期(1670-1790)│分類:得救的證實與快樂


非洲奴隸船的船長,黑奴手下的奴隸、廢除黑奴法案的啟迪者、孜孜不倦教誨世人的牧師、史上最著名詩歌的作者...,當晚年的約翰牛頓(John Newton,  1725-1817)回顧他衝突、多變、富有傳奇性色彩的一生時,他說:
我不是我應該是的,我不是我喜歡是的,我不是我希望是的,但我已不是從前的我,藉著神的恩典,我成了我今天這個人(註1)
狂妄的無神論者、冷血的奴隸販子
雖然母親在牛頓7歲時就被主接走,但她竭力將她的獨生愛子帶到神的面前。牛頓從小就熟悉以撒華滋所寫的兒童詩歌;母親也費盡心思,把聖經的經文存放在他小小的腦袋裡。但當神的話還來不及深入他的心內,她就病逝了。

2012年7月16日

[耶穌你的全勝的愛] 挽救18世紀英國脫離流血革命的推手 衛斯理兄弟-詩歌209

詩歌時代:第三時期(1670~1790)│分類:聖靈的豐滿

從得救到得勝-一個使英國倖免於流血革命的偉大力量
18世紀是個流血革命的時代。美國獨立運動於1775年爆發,1789年法國大革命更加波濤洶湧,將人民渴望自由、平等的能量在西方世界中釋放出來。

在當時,英國社會的情況其實一點也沒有比美國、法國更好。工業革命下的英國,所面對的是極度貧富不均、道德敗壞,與社會結構劇烈的動盪。18世紀中葉的倫敦,勞工階層普遍依靠酗酒紓解痛苦,短短20年內,倫敦酒的消耗量劇增了3倍,平均6間房子就有一間是酒吧。人民的憤怒和痛苦已走到臨界點;整體看來,似乎所有的現象都指向一個暴動、革命的開端。

但,革命沒有發生,為什麼呢?

許多歷史學者的觀點趨向一致:由3位基督徒在18世紀中所領導的變革,颳起英國的屬靈旋風,大幅度改變了社會風氣,挽救了在頹喪邊緣的英國脫離流血、暴力的結局。他們三位是誰呢?
  •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91):一生旅行佈道25萬英哩,講道超過4萬2千次;演說時重邏輯、理性,營造出說服力極強的講道風格。約翰的出現,有如新約時代初期的施浸者約翰,勇敢指出英國是個道德淪喪、背叛神的國家,號召全國悔改歸向神。但約翰最讓後人稱道的,是他組織、管理的能力,使得他們兄弟所創辦的循道會至今在全球擁有超過4,000萬的基督徒。
  • 喬治懷特腓(George Whitefield, 1714-70):由衛斯理兄弟傳福音帶得救的講道天才。他激情、生動、感染力極強的講台藝術和約翰的知性風格相輔相成。據說他傳道時,常因千萬失喪的靈魂而痛哭流涕。根據推動美國獨立運動,同時也身為科學家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研究,懷特腓的聲音在開放空間,不靠揚聲器的情況下,可以讓2萬人聽得清清楚楚。
  • 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 1707-88):約翰衛斯理的弟弟。哥哥以佈道知名、弟弟以寫詩傳世。查理一生寫詩超過7200首,他的詩歌是點起英國復興烈燄的強力催化劑,加倍加強哥哥約翰與懷特腓話語的能力,使整個復興成了一個絢爛、美麗的見證。

2012年6月19日

[我神我愛我的永分] 以詩歌撼動了整個時代 英語聖詩之父以撒華滋-詩歌441&85

詩歌時代:第三時期(1670~1790)│分類:經歷神(我神我愛我的永分) / 讚美主(我每靜念那十字架)

你外在天我有何人,在地有你無缺!(詩歌441)
如果說達秘(John Nelson Darby)是教會歷史上最俊美的型男的話,以撒華滋(Isaac Watts 1674-1748)可能是其中最其貌不揚的角色了...

肖像中的以撒華滋,總是穿戴寬大的長袍披風,好像畫家非常體貼地,試圖遮掩他柔弱嬌小的身體,讓他那不成比例的大頭不致顯得特別突兀。

長到成人的以撒華滋僅有5呎高(152公分);突兀的五官,女性化的嗓音,使得他在生活中處處受挫。

20歲出頭時,他曾向一位有教養的上流社會女子求婚,對方卻委婉的回答:『我雖然喜愛珠寶(以撒華滋的頭腦),卻無法接受包裝珠寶的盒子(他的長相、外貌)(註1)

然而,「要緊的不是人怎樣看;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神賜給了以撒華滋一個極為美麗的的音樂心靈,讓他用詩歌帶動了整個時代的屬靈復甦。
雖然相貌大異其趣,達秘與以撒華滋的一個有趣的共通點是二人皆終身未婚
教會歷史背景
英國的道德與信仰已經敗壞到「任何基督教國家從來未曾見過的程度」哲學家柏克萊主教(George Berkeley, 1683~1753)

2012年5月28日

[我是一隻籠中小鳥] 監牢牆垣無法禁閉的聖潔心靈蓋恩夫人-詩歌524

詩歌時代:第二時期(1500~1670)│分類:試煉中的安慰

『我們要尋找好幾個世紀才能遇見的一個真正神聖的榜樣。』約翰‧衞斯理論及蓋恩夫人(Madame Guyon, 1648-1717)
時間是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一百年之後的17世紀。新教在歐洲吹起的改革旋風緩緩停滯,轉為死沉無力。如同主在啟示錄責備撒狄召會:『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3:1)

在神主宰的安排下,祂沒有繼續在新教-更正教中進行復興,祂竟在舊教-天主教中呼召一群愛主且追求內裡生命的基督徒,這對膚淺的新教是個強烈的刺激與回應,使他們在幾十年後也開始積極尋求屬靈的革新。

在教會歷史中,這群基督徒稱為內裡生命派(或奧祕派),而蓋恩夫人是其中主最顯明的榜樣。

和路德相比,蓋恩夫人的生活顯為平凡、簡單,不具備特殊的地位身分;但她的屬靈生命的追求、對禱告的深入見解,影響了在她之後幾乎所有教會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新生鐸夫(Zinzendorf)、莫拉比亞(Moravians)弟兄們、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賓路易師母(Jesse Penn-Lewis)、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宣信(Simpson),與近代的倪柝聲弟兄(註1)

「我是一隻籠中小鳥」(註2)是一首極其優美、深具感性詩意的獨特詩歌;在詩歌中,蓋恩夫人將自己在監獄中的生活比喻為在籠中禁閉的鳥兒,心靈無拘無束,不住向祂所愛的主歡唱樂歌。
新曲歌譜下載:http://bit.ly/JP9Zgi

從這首甜美的小詩中,可以看見蓋恩夫人一生的苦難與十字架、隱密中的禱告,和她生命經歷的流露:

2012年5月8日

[我神是我大能堡壘] 宗教改革時代捍衛真理的領袖馬丁路德-詩歌638

詩歌時代:第二時期(1500~1670)│分類:屬靈的爭戰

馬丁路德送給教會的3件大禮
「魔鬼沒有理由讓所有美妙的旋律都為了他」-德國聖詩之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直到今天,全世界的基督徒仍在享受馬丁路德所給予的禮物:
  1. 「因信稱義」的真理;
  2. 公開的聖經;
  3. 普及的詩歌。
在路德以前,詩歌皆用拉丁文寫成,民眾來到教堂,無法高聲讚美,僅能靜靜坐在椅子上,聆聽專業唱詩班唱出他們難以理解的語言。
路德的詩歌中總呼籲神的兒女要選邊站,站在真理這邊、站在主這邊
路德相信所有的聖徒都該是祭司(彼得前書2:9),一同敬拜、讚美神。他把許多難懂的拉丁文詩歌翻譯成德文,改變了幾世紀以來只允許唱詩班歌唱的慣例,恢復了在教會中全體唱詩的實行;他說:「我為神的兒女創作德國讚美詩,使神的話語能藉着詩歌活在人們心中。

2012年5月2日

[合一進美地] 獻給昨日擁有 今日經歷 明日追尋之同伴的詩歌

很久沒有聆聽到一首描述教會生活,如此深刻、溫暖、真誠的詩歌。

在這首由中山大學弟兄姊妹們於2011年創作送給應屆畢業生的詩歌中,我們聽見了一群大專基督徒在教會生活享受了「昨日擁有、今日經歷、明日追尋」的寶貴基督,也令我想到淡江大學的畢業詩歌「錫安大道」;不知不覺我們也在聆聽詩歌的感動中,找回了對基督、對教會那上好、起初的愛。很受副歌中的歌詞感動:
脫世界,進美地,美善甘甜奶與蜜,必有福,有如甘​霖,降下沛雨豐無比。
寧花費,不為己,我願消失在祢裡,全聖別,討神歡欣,身​體獻上作活祭。
歌譜下載:
合一進美地-召會生活版
合一進美地-中山大學家歌版

2012年4月27日

讚美主與敬拜父-擘餅聚會中點詩的講究

我們要選詩,需要先懂得詩的用意。聚會中為什麼需要詩歌?從弟兄姊妹的選詩中,我們有夠多的例子可以看見,我們不懂得什麼是選詩,不懂得什麼叫作詩。

詩是什麼?
詩乃是表達感覺的,用中國人的話說,詩是靈感。詩和文章不同,文章可以憑思路寫出來,詩是需要靈感的

中國人所說的靈感,就是一種感動。總得有所感動,才能有詩出來,沒有所感就沒有詩;詩是我們有所感的一個發表。當我們來選詩的時候,要一直抓牢這個祕訣。

眾人聚集在一起總有一個氣氛,我們要學著去摸那個氣氛、那個感覺;摸著那個氣氛、感覺後,才能從我們記得的詩裡,選出一首合宜的,來配合我們所摸著的感覺。

2012年4月22日

[耶穌只要一想到你] 黑暗時代愛主至深的光明修道士-詩歌171

詩歌時代:第一時期(before1500)│分類:讚美主-對祂的滿足


"You wish me to tell you why and how God should be loved. My answer is that God himself is the reason he is to be loved."
「你期待我告訴你愛神的理由和方式。而我的答案是,神自己是我們愛祂的唯一原因。」-光明谷的伯納(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
奧祕派(內裡生命派)之父註1伯納,是教會歷史上第一位深刻追尋,並且在著作中細述基督徒內在生命長進經歷的人。

他的屬靈生命與神學見解,上承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的「救恩論」,下啟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說」與喀爾文的「預定論」,成為400年後宗教改革運動靈感的泉源。路德甚至尊稱他為「世界上最聖潔的修道士」。

然而,他的影響力遠達教會之外,這也讓他成為歷史上最矛盾、複雜、爭議性最高的角色之一。他一生曾作過5任教皇的諮詢,為法國路易7世解決了政教紛爭,他也插手決定教皇人選、幫助國家紓解與平民之間的衝突;然而最令人驚畏,且影響日後歷史深廣的,是他靠著他三寸不爛之舌,隻手推動了歐洲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所以才有人說,「12世紀的上半葉是光明谷伯納的時代」。
詩歌本》中收錄了三首他的作品,「哦,滿了傷痕的頭」(82)、「耶穌只要一想到你」(171)、「哦主,你是人心之樂」(172)。其中「耶穌只要一想到你」(Jesus, the very thought of Thee),這首他年輕時所寫的詩歌,竟然很奇妙的符合他人生裡6個最重要的階段與經歷...

2012年3月30日

[基督雖能千回降生] 三世紀基督徒用殉道生命唱出的詩歌-詩歌366


詩歌時代:第一時期(before 1500)│分類:與基督的聯合


「基督雖能千回降生」這首詩歌寫於第三世紀,原作者無法查證,推測為屬於內裡生命派的先鋒詩歌。

宣信(A.B.Simpson,1843-1919, 宣道會的創始人)非常鍾愛這首詩歌,後來神來一筆,為這首詩歌加上了副歌,並請女兒Margaret為這首詩譜曲,成了我們今天所唱的版本:
歷史背景:西元三世紀基督徒的內憂與外患
西元380年是狄奧多西大帝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國教的一年,在這之前,從一世紀起,基督徒經歷了十次大逼迫,一次比一次厲害、暴虐。這是個基督徒面臨內憂外患的時代,也是個極度痛苦的時代。這首詩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被寫出、被傳唱。

內憂:
從西元一世紀起,異端就紛紛出現。在約翰寫福音書的時候,就有「智慧派」了。他們說舊約的神和新約的神是不同的。他們很有「智慧」的說:
舊約的神太可怕了,脾氣暴躁、很嚴厲、會報復,舊約的神比不上新約的神。新約的神,是救贖的,很慈愛,所以基督徒讀新約就好了。祂是神聖聖潔的,怎麼會成為人呢?

2012年3月22日

[主阿求你將我看] 靈中貧窮,心卑微,尋求猶如向日葵-詩歌311

這首經典詩歌歌詞的作者是一生創作了超過5500首詩歌的查理衛斯理 (Charles Wesley, 1707-1788)。

在剛信主,初享救恩之樂時,並不太能感受到「己」的可惡、可怕;但當我們越在主裡長進,在屬靈經歷上往前時,我們就要發現,攔阻我們最厲害的還不是外面的仇敵,而是在我們裏面頑梗的己。這首詩歌是作者的禱告,渴望能脫離己的捆綁和霸佔。
傳統的曲調是採用莫扎特的譜曲(大本詩歌311的曲):


2012年2月14日

[神就是愛] 神的每個細胞都充滿了愛-新詩賞析

「神就是愛」-約翰一書4:16
如果神有細胞的話...
這句聖經的話不是說神愛,也不是說神會愛,也不是說神能愛,也不是說神愛了,也不是說神要愛:而是說,神就是愛。

意思就是:神的自已,神的本性,神的本身就是愛。如果說神有性質的話,神的性質就是愛。我們若分析神的每一個細胞,會發現其中都充滿了愛,這是新約聖經裡一個最大的啟示。



2012年2月8日

關於我們手上所拿的《補充本詩歌》-40年來快手筆的故事

《補充本詩歌》雖然只有不到40年歷史,但對召會生活的影響力實在無可計算。

我們愛補充本詩歌,因為它活潑、有朝氣,滿了新鮮的靈;
我們愛補充本詩歌,因為它應時、生活化,滿了生命經歷;
我們愛補充本詩歌,因為它的創作仍是正在進行式...

美國青年聖徒的興起,配合特會的內容寫詩
1969年暑期,美國洛杉磯特會時,李弟兄釋放「離開巴比倫,歸回耶路撤冷」的信息,有一班喜愛唱詩的青年弟兄姊妹,利用中間休息時間,將黑板上禱讀的經節擦去,寫了一些短詩,都是因特會禱讀的經節及信息有感而作的。不知不覺,聚會中有人哼起來,那時,教會中正有吃喝享受主的流,弟兄們就寫出「嘗嘗主祂是美善」的詩句,配上詩歌裡面通俗的調子(曲調採用60年代當時再次流行的黑人靈歌Michael, Row the Boat Ashore)),以後越唱靈感越豐富,再逐節加上「我已嘗過主是美善」等。

2012年2月2日

[小百合] 在神的看顧下 過純潔信靠的生活-補充本詩歌418

「你們何必為衣服憂慮?你們細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樣生長;牠們既不勞苦,也不紡線。但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在他極盛的榮耀裡,也沒有披戴得像這些花中的一朵。」
-馬太福音6:28-29
百合花象徵在神看顧下的人。信徒在那些愛世界的人中,是基督的佳偶,在污穢不信的人中間,天天過著純潔信靠的生活。(聖經恢復本註解)

編曲/混音/演唱:陳美珊
歌譜下載:http://goo.gl/5u6dH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神。」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馬太福音5:8
很喜歡歌詞的意境,與眾百合們共勉:)「我的良人下入自己園中,到香花畦,在園內牧放群羊,採百合花。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雅歌6章2, 3節)

2012年1月18日

[為耶路撒冷求平安] 一首愛神之人深刻懇求的詩歌

「耶路撒冷阿,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詩篇122.6-7

「為耶路撒冷求平安」這首詩歌的歌詞收錄自舊約詩篇一二二篇的詩。

它是發自愛神之人的深刻懇求,也像是主神溫柔的期許與應允,撫觸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在靈中深處自然生發著為所關愛之人、需要之人、苦難之人,以及自己靈魂的聖殿 ── 深切的禱告。(耶路撒冷豫表新約中的教會,而教會就是所有蒙召之人)


詞:詩篇122/曲:Jellu
歌譜下載:http://goo.gl/YDqUs

2012年1月12日

吉他損壞的處理-余哥的經驗談

萬別丟掉!
先將琴弦全放鬆
免得受損的地方加劇
用各種工具 鉗 夾 繩 墊 吊 壓 .........各種方法
將受損處扳回復到原來的樣子
如果裂開 就將裂開處用工具 方法 使之回復
使裂開處密合 重點來了

該用什麼接合劑
“稀狀“ “瞬間膠“ 不要用濃稠的
ㄟ黏木頭不是要用南寶樹脂嗎
若是如此 建議再加兩根螺絲 還不能保證日後不再開花
只有稀的瞬間膠能滲入木頭內及其毛細孔
這等於強化受損處與其周邊組織
若接得好 應該比原來的木頭更堅固
(除非木頭的毛細孔極細如下弦枕的玫瑰木)

點膠時要注意膠會到處亂流
最好先用蠟燭塗布可能會流經過的地方
待膠乾後小心去掉不美觀之處
蠟燭塗時 注意裂縫裡不要有蠟

點膠時 盡可能將膠充滿破裂處每個角落
這時可能需要將破裂處稍掰開一點細縫
使膠能順利滲入 再將破裂處固定密合
注意 膠水滲出可能會黏到工具
固定時間盡可能放個一天 不要想你用的是瞬間膠

上萬的名琴 就不建議如此惡搞
吉他受損真的很厲害 完全無法修復
他的零件還是可已拆下利用

(余果清)

臉書上找余哥: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587998502

2012年1月10日

[Hallelujah]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神(四部合唱曲)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哈利路亞!」-詩篇150:6

歷世歷代有非常多的作曲家為這四個字創作無數的詩歌。是基督徒對 神不間斷的讚美“Hallelujah,Halleluyah,或 Alleluia”是從希伯來文「הַלְלוּיָהּ」音譯而來,意爲「(讓我們)讚美神 耶和華」,或翻譯爲「讚美主」。

「Yah」是 神的希伯來名字「YHWH」(耶和華)。這個辭彙多次出現在聖經《詩篇》中。


詞/曲:耶路

這首新創作詩歌「Hallelujah」是一首演唱技巧上有著高難度的詩歌,四個聲部當中每一部都輪流擔任主要旋律,在作曲法上屬「對位風」技巧,象徵著「讚美」不是屬於特定人的事,乃是「人人需要讚美」。在18世紀以前非常流行這樣的讚美詩風格,

但願在這麼多音符流動的熱情中,我們能感受到「讚美神」是多麼代有喜樂而有無限盼望的能力。

(耶路)

2012年1月9日

[經典詩歌] 我是一隻籠中小鳥(新曲調)

「我們經過水火;你卻領我們出到豐富之地。」-詩篇 66:12

幾年前在人生的低谷,看《馨香的沒藥》(蓋恩夫人的自傳)後,讀到她寫的這些文字有感而發,而創作了一個新的曲調。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神給我們的環境中,享受祂的同­在,更加讚美歌頌那位愛我們的神!
(陳美珊)


(作曲&演唱:陳美珊)

詩歌賞析:

蓋恩夫人(Madame Guyon1648-1717)於1648年生於法國,家境富裕。她在年僅十五歲時,就被迫進入婚姻生活。

有一次,家裡有人感染天花;許多親友都勸蓋恩夫人,儘快將孩子帶回鄉下,但她的婆婆卻不許可。隔了幾天,蓋恩夫人發現自己也感染天花,但她丈夫卻以為那是她的幻想。甚至當她病倒床上,丈夫和婆婆還責備她是因為她太愛禱告才染病。

在生死關頭掙扎時,婆婆不肯為她請醫師來。好在蓋恩夫人總算挽回生命;不過,原本秀麗的臉龐卻因此幾近毀容,視力也差一點完全喪失。最令人傷心的,是她所心愛的女兒和幼子在這場流行病中不幸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