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聚會過程中的10種詩歌&選詩的原則-李常受弟兄

聚會過程中的10種詩歌
聚會的過程,最少需要十種不同的詩歌:
  • 第一:開頭
  • 第二:引題
  • 第三:加強
  • 第四:提靈
  • 第五:轉換
  • 第六:改正
  • 第七:維持靈
  • 第八:填時間
  • 第九:結束
  • 第十:送一程

我們如果沒有看見詩歌的分類,也不認識詩歌的性質,其他就很難再談下去。

我們要在聚會中選詩,首先要認識詩歌的性質。有的詩歌是傳福音的,有的是屬靈爭戰的,有的是讚美的,有的是建造的。要能選出合式的詩歌,首先就當認識詩歌的分類。

在我們的聚會裡,如擘餅聚會、禱告聚會,大致上的過程,可分為十種或是十個段落,當然有時並不需要那麼多;但總的來說,不出這十個。

聚會開頭,不能隨便選首詩就稱作開頭的詩歌。開頭之後,需要有詩歌把聚會引到題目上,作為引題的詩歌。引題之後,若是不夠強,還需要選一首來加強。如仍不夠強,就可以點一首提靈的詩。有時引題的詩歌引錯了,比方該讚美,卻引到認罪,就需要馬上轉換,有時也要作點改正

比方擘餅聚會中,我們還在記念主,就有人選了敬拜父的詩歌;或者在禱告聚會中,竟然有人選了讚美的詩,這時就需要有轉換。

有的聚會時間拖長了,怕靈落下去,需要一首詩歌維持靈。有時是需要維持時間,那就叫作填時間的詩歌。最後有結束的詩歌;當聚會已經結束,眾人卻意猶未盡時,我們可以選一首詩歌,送他們一程。盼望我們都牢記這些題詩歌的原則。

選詩的原則
詩是表達感覺的,若是沒有那個感覺,人難得唱出那樣的詩;我們終歸要找出一首詩,能把感覺唱出來。所以,我們都必須認真學習怎樣選詩。

選詩的意思,乃是當我們在一種場合裡,碰著一個空氣,然後我們憑聚會當時的感覺,在詩歌本裡找出一首詩,裡面的意義適合那個感覺,或能說出那個感覺。當我們這樣選出一首詩歌時,眾人一唱,感覺就能唱出來,滿溢出來。這是選詩的原則。

要摸著唱者的感覺
再者,選詩要摸著唱者的感覺。若是大家來到聚會中,那個感覺是無所謂的,而我們點的詩歌是很嚴肅的,眾人的感覺就會跟不上。比方,我們眾人的感覺非常被動,而你選了193首「但願尊貴、榮耀、豐富,歸給羔羊直到永古」,這個「但願」,大家就「但願」不來,也「榮耀、豐富」不起來。同樣的,若是你想選一首認罪的詩,卻選了求主啟示祂自己,那就不對題。人悲痛的時候,要選悲傷的詩;人喜樂的時候,要選歡樂的詩。

選詩的確不容易,我們的聚會不強,因為我們的感覺都不靈敏。帶領聚會不是長老、執事的事,乃是我們全體聖徒的事。因此,我們都有責任好好學會選詩。若是連詩歌都選不好,我們的聚會怎麼能好?在交通聚會裡,雖然無所謂開頭,但在選詩歌時,仍有其原則。比方,128首「我今俯伏主面前,我希奇主恩典」,這首詩歌的感覺,是人已經被主的愛摸著。一個已經被主愛摸著的人,覺得主愛他,所以唱這首愛的詩歌,能將所有的感覺發表出來。然而,若是在無所謂的交通聚會裡,開頭就點這首詩歌,那就不靈,因為這首詩歌太專特。所以選詩的原則,是要根據感覺,要照著我們所摸著聚會的感覺來選。

懂得詩的用意
我們要選詩,還需要先懂得詩的用意。聚會中為什麼需要詩歌?從弟兄姊妹的選詩中,我們有夠多的例子可以看見,我們不懂得什麼是選詩,不懂得什麼叫作詩。詩乃是表達感覺的,用中國人的話說,詩是靈感。詩和文章不同,文章可以憑思路寫出來,詩是需要靈感的。中國人說的靈感,就是一種感動。總得有所感動,才能有詩出來,沒有所感就沒有詩;詩是我們有所感的一個發表。當我們來選詩的時候,要一直抓牢這個祕訣。
永遠舉起耶穌,讚美主不歇;
一切在於基督,主是我一切。(詩歌394首副歌)
這首詩的作者宣信,是傳福音者,是教師、是牧人,有醫病恩賜,也是一位詩人。曾經,他花了很多工夫禱告,求主使他成聖,有時自己也想已經得著。有一次,他感覺得著了一點,於是用力抓住它,惟恐失掉,整夜不敢睡,惟恐失去成聖,但是他失去了,因為他沒有一直堅持主。就在這樣痛苦的經歷後,他寫出這首詩歌。

眾人聚集在一起總有一個氣氛,我們要學著去摸那個氣氛、那個感覺;摸著那個氣氛、感覺後,才能從我們記得的詩裡,選出一首合宜的,來配合我們所摸著的感覺。比方,在聚會結束時,若是我們摸著弟兄姊妹都覺得主耶穌被高舉了,就要唱「永遠舉起耶穌」(詩歌394首副歌),將弟兄姊妹高舉耶穌的感覺唱出來。

詩乃是一個發揮、一個發表,所以在選詩時,必須摸著唱詩者的感覺。若能配合得好,就能將人裡面的感覺唱出來,宣洩、發表出來。所以,我們對詩歌一定要熟悉,詩歌的感覺在那裡?是否很達意?這些我們都得相當熟悉,等我們摸著那個感覺,我們就能背著唱起來。然後,將這首詩歌選出來唱,大家的感覺就都唱出來了。
節錄自李常受弟兄著作:《關於擘餅聚會與生命追求的指引

延伸閱讀: